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5年08月02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四版:原野文学
2025年08月02日

台儿庄古城纪行——

浴火重生的“天下第一庄”

阅读量:31

周亦璋

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前夕,我踏上了这片被热血浸透的土地——台儿庄。电影《血战台儿庄》的记忆,在我心中尘封了近四十年。青砖灰瓦间,那段血与火写就的历史,正轻轻叩响民族记忆的大门。

运河记忆:从繁华水埠到不朽丰碑

古老的运河,曾养育了台儿庄千年的繁华。可一场惊天血战,淬炼出了它不屈的灵魂。1938年春,十六个昼夜的生死搏杀,台儿庄大捷如一声惊雷炸响,宣告了中国抗日正面战场扬眉吐气的第一场大胜仗!侵略者的嚣张气焰,在这里被狠狠折断。从此,“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”——台儿庄的名字,响彻世界。它和波兰华沙一样,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座因二战炮火摧毁、而作为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。这份重建,是对悲壮最深沉的铭记。

这里,远观是画卷,近看是史诗。这是一座能叩击灵魂、昭示民族气节的英雄城池。

台儿庄的基因里镌刻着水的记忆。这座古城,它因运河而生,起于秦汉,盛于唐宋明清。乾隆御笔“天下第一庄”,道尽了它的不凡。当摇橹船划过3.3公里长的古河道,两岸重现“一河渔火、歌声十里”的繁华,我们仍能窥见明清时期,这座江北水乡作为商贸枢纽的荣光。

然而1938年的春天,这座运河明珠被拖入战火。南京沦陷,华北危急,台儿庄成了阻挡日寇的生死线。“无土不沃血,无砖不饮弹”,五万多忠魂在此长眠,繁华古城化为焦土。

台儿庄古城,因战成名。它作为中国第一座、世界第三座二战纪念城市,纵然是重建,却依然有着刻骨于生命中的大情大义。八十年光阴流转,经过了战火重天,经过了劫难忧伤,“台儿庄”三个字,依然如战鼓般在国人胸中擂响。

铁血抗战:血肉长城铸就民族脊梁

重建的古城,像一本凝固又流动的书。它复原了战前运河商贸的盛景,也把战争记忆融入现代生活。城墙、庙宇、廊桥、商铺、展馆,从废墟中站起。古城不大,步步是历史。听着导游的讲述,我们赞叹它“活着的古运河”之美,心却被那份悲怆紧紧揪住。

城里53处完好的战争遗迹,把大战文化、运河文化、鲁南文化紧紧拧在一起,像一部可以触摸的“露天史诗”。

来之前,知道惨烈,知道牺牲……但知道,远不如亲见!当那面布满蜂巢般弹孔的墙猛地撞入眼帘,当英雄殉国的故事在耳边响起,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的双眼。

1938年3月23日,台儿庄战役爆发,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御日军飞机、坦克的狂轰滥炸。弹孔密布的古城墙至今仍在诉说当年的惨烈,28米高的清真寺望月楼见证了7天7夜的激战,每一处破损都浸染着战士的鲜血。敢死队队长王范堂率57人夜袭敌营,仅13人生还;桂军女兵凌兰芳将手榴弹捆在身上,与日寇同归于尽。

手指轻轻拂过袁家巷义丰恒商号的南墙,那面宽约两米、布满弹孔的老墙,凝固了1938年春天最惨烈的瞬间。3月27日,日军炸塌北城墙,守军与敌逐屋血战。敌人冲进这条死巷,埋伏的守军机枪怒吼,将他们消灭在屋檐下。这面墙,成了今天我们触摸那场血火的唯一通道。

清真古寺战场,弹痕累累的墙壁和嵌满弹孔的古柏,无声控诉着侵略,更见证了中国军人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决绝。七连连长徐运泰在屋顶架起机枪,身中数弹,血洒阵地。

弹孔墙旁,一排信箱存放着阵亡将士的家书。其中一封,是一位父亲寄给儿子的一面红旗:“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,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。赐旗一面,时刻随身,伤时拭血,死后裹身。”艾青那句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”的诗句,在这里它有了最悲壮的注脚。最深情的爱,是心系家国的时刻准备着。

“士兵填完了,你自己填进去!你填完了,我总司令来填!”这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师长池峰城的军令。当古城三分之二陷落,守军死伤惨重,他慨然宣告:“长官有此决心,我第二集团军牺牲殆尽不足惜,连仲亦以一死报国家。”他集结起所有能战的人,甚至炊事兵、担架兵,组成敢死队,午夜突袭,终将日寇击退。那份视死如归的豪迈,穿越岁月,依然让人热血沸腾!

历史印记:硝烟里的沉思

参将署(重建博物馆): 这座清康熙年间的武官行署,在1938年成了第三集团军的军火库。这里储存的武器弹药,成为抗击侵略者的利刃坚盾。如今,它化身为“台儿庄古城重建博物馆”。凝听讲解,我心潮翻涌:若当时有更精良的武器,胜利的曙光定能更早驱散黑暗。这让我们刻骨铭心地领悟:强大的国防,是民族生存之盾,是国家强盛之基! 唯有国富兵强,方能护佑盛世太平,国泰民安。

扶风堂(万家大院): 这座清康熙年间晋商万氏所建的晋派宅院,规模奢华,曾是台儿庄之冠。大战中,它成为我军浴血坚守的堡垒,激战第四天被炸毁。眼前的重建之作,完美复刻了当年的恢弘气度,堪称“文化基因浴火重生的典范”。它像在无声地诉说着:诉说着晋商的荣光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。

古城石缝里的弹片早已和砖石长在一起,那段历史也化入了民族的血脉。台儿庄用重生的飞檐斗拱宣告:浴火重生的,不只是青砖黛瓦,更是一个民族挺立不屈的脊梁!当胜利八十周年的曙光映亮弹痕累累的墙壁,这座与华沙齐名的二战纪念城向世界证明:真正的和平不是遗忘伤痕,而是在铭记中超越仇恨。

星河夜语:古城的今夕交响

讲解结束,心绪难平。台儿庄的历史画卷在眼前铺开:它曾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,也经历过战火炼狱。而此刻,它以最美的姿态,挺立在我们面前!

怀着对历史的感念和对夜色的期待,我们开启了古城夜游。夜未央,流光溢彩;游人如织,笑语欢歌。古城的夜,像落进了星河。灯火阑珊处,古老的灵魂仿佛在光影中低语。水绕城,城映水,人在水云间。凭栏望月,思绪万千,我们用镜头定格了这流动的诗篇。

华灯初上,霓虹勾勒下的船形街美轮美奂。一场震撼人心的纤夫号子在此上演。那迎着风浪、喊着号子、奋力前行的身影,不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负重前行、百折不挠精神的绝佳写照吗? 观众掌声雷动,既为演员的精湛技艺,更为这融入血脉、永不磨灭的民族之魂!

广场上,火树银花冲天而起,舞狮灵动生风,民间绝技点燃了不夜的激情。“火树银花不夜天”,台儿庄的夜,让每个游人都沉醉在这古今交融的画卷里。

灯光璀璨,醉了今晚。星光点缀,美了古城。一座古城可以优雅的古朴,亦可美丽的沧桑,这是怎样的一种惊心动魄的美!

最美的风景只看一次,一次就是一辈子。

再见了!古河道,古码头,一座可以舟楫摇曳、遍游全城的中华古水城;

再见了,这座从战火中走来,于灰烬里重生的英雄之城;

再见了,这座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永恒丰碑!

台儿庄!你的名字,你的故事,你的精神——那浴火重生的不屈,那浸透砖石的家国大义,将永远在我们的血脉里奔涌!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回望,这座英雄之城,就是中华民族不屈脊梁最鲜活的见证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