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兖州农商银行:
乡村振兴的金融“护航者”
阅读量:85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,兖州农商银行始终坚守“服务‘三农’,深耕本土”的初心使命,以创新金融产品、精准对接需求、高效落实政策为抓手,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。截至4月末,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13.02亿元,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7.86亿元,绿色贷款余额3.21亿元。
精准滴灌“花样经济”,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“贷款来得太及时了,缓解了我们资金周转的压力,这样我们就可以购进花种和基料,让蝴蝶兰赶上最佳种植周期了。”济宁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感慨道。
该公司目前主要种植台湾蝴蝶兰、比利时凤梨等花卉,拥有大规模的智能化温室,年产花卉约35万株,是鲁西南较大的花卉种植基地,但其购买所需的花卉种子等多为预付账款,在资金运转方面对公司形成一定的压力,严重影响公司进一步发展。兖州农商银行通过“清单对接”活动精准捕捉到企业需求,客户经理主动与其对接,进行一对一金融服务,并联动鲁担公司立即开展调查,通过整体风险评估后,为其制定了专属贷款方案,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其发放了“鲁担惠农贷”300万元,为花卉产业发展注入了“金动力”。
兖州农商银行以“清单对接”为抓手,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挖掘辖内农业企业金融需求,精准识别花卉种植企业资金痛点。通过“清单捕捉需求+联动快速响应+专属方案设计”的走访服务模式,实现从需求发现到贷款落地的全流程高效衔接,以金融杠杆撬动特色产业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,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特色农业产业。
科技赋能“智慧农业”,点燃绿色转型新引擎
拥有5座高标准蔬菜大棚的苏先生专注粮食及蔬菜种植已有13年,是位经验丰富的“老农民”,他一直致力于高效农业的发展,通过打造标准化农业种植基地,为市场提供优质、安全的农产品。
近期,苏先生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、优化种植结构、引入优质农作物品种,同时,还计划推进农场生产智能化、标准化,借助物联网监测、无人机喷洒、智能温控大棚等技术,实现农业管理精准化、数据化,但因投资巨大,资金周转十分困难,宏图无法施展,苏先生一时心急如焚。兖州农商银行通过错时营销了解到这一情况,立即来到客户经营地开展上门办贷业务,充分了解客户经营情况,并制定了合理的融资方案,最终成功发放了一笔300万元的“鲁担惠农贷”,为苏先生的农业发展注入了“强心剂”。
兖州农商银行以科技金融为抓手,创新“错时营销 + 上门办贷”机制,利用农户非生产高峰时段开展实地走访,深入农业种植基地了解智能化升级规划,通过“金融+科技”双轮驱动服务模式,助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,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“数字动能”,为乡村振兴插上“科技翅膀”。
深耕种业“中国芯”,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
种子被誉为农业的“芯片”,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,也是金融服务粮食安全的重要着力点。山东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小麦和玉米种子的批发和零售,是一家集科研、生产、销售、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公司,也是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。
近年来,该公司积极响应政策部署,大力发挥示范基地带动功能,重点发展“公司+合作社+种粮大户基地”发展模式,示范带动2万余亩基地小麦产量均高于辖区平均水平。但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,科研投入日渐增多,造成资金周转紧张,阻碍了公司进一步发展。了解到该企业有资金需求后,兖州农商银行火速组织客户经理上门对接,在充分调查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、资产负债情况后,以该公司持有的10项实用新型专利所有权做质押,一企一策量身为其推荐了“鲁科贷”,随着260万贷款的成功发放,切实解决了该企业的燃眉之急,灌溉了种业“芯”希望,为强“芯”助农提供了金融支撑。
兖州农商银行紧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聚焦种业“卡脖子”领域,建立重点企业主动走访机制,针对种业龙头企业科研投入大、轻资产运营的特点,以“知识产权质押+专属信贷产品”破题种业融资瓶颈,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种源技术攻关,为种业企业开辟“专利质押融资”绿色通道,实现金融服务与种业科技创新的精准对接,打通种业全链条金融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金融力量守护“中国粮仓”。
(张岐)
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