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一蓑烟雨任平生
阅读量:43付超
初识苏轼缘起他的诗词,景仰“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”的万丈豪情,叹服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坦然从容,钦慕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的通透洒脱。诗词中有与命运的抗争,也有与自我的和解,总能给人以启发。
今春有幸读到林语堂先生的《苏东坡传》。随着篇章展开,心中敬仰的文学大家栩栩如生出现在眼前,他时而激昂吟诵成就千古名句,时而挥毫泼墨“寒食帖”,时而在田间与老翁娓娓而谈,时而下厨为家人朋友洗手做羹汤。他不仅是文学家、画家、书法家,还是美食家、酿酒师,是心系百姓的父母官,为官期间解决了许多民生疾苦。
纵观苏轼一生跌宕起伏。
二十岁,他考中进士,深得文学权威欧阳修赏识,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。他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,竟三起三落。他官至礼部尚书,却因“乌台诗案”关入大牢命悬一线。狱中他与儿子约好,牢饭送鱼暗示打探得死刑消息,这天的鱼弄得虚惊一场。虽说性命保住了,四个月后他被贬黄州。
在黄州,曾经万众瞩目的苏轼正经历着人生低谷。一场生死劫难后,世事于他早已云淡风轻。缺衣少食,他带着全家老小在“东坡”开荒种粮,种桑种菜。他在“雪堂”招待朋友,煮“东坡羹”,做“东坡肉”,酿“东坡酒”。谪居黄州的这段田园时光,他脱胎换骨变身一介农夫,田间树下都曾有他吟唱、对弈的身影。
失去人间美好东西之人,才有福气!他在黄州的日子快乐且满足,手中的笔透着光辉和温暖,宽和和诙谐,醇甜而成熟,透彻而深入。众所周知他的名篇《念奴娇.赤壁怀古》、前《赤壁赋》、后《赤壁赋》、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就是这段时期的作品。苏轼在这儿浴火重生,成了苏东坡,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。
元祐年间苏东坡返京升任翰林,元祐四年出任杭州太守。人生起起伏伏。有人说苏东坡的一生,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。
他再次遭贬,谪居岭南惠州。子曰: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”苏东坡如是也。整日他与山水相伴,活得畅快潇洒,有诗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就是最好的证明。他照例热心公益,为百姓建桥,引山泉,设管道,解决人们饮水问题。
苏东坡再次遭贬。海南儋州环境恶劣苦不堪言,他说“此间食无肉,病无药,居无室,出无友,冬无炭,夏无寒泉……”如此也没让苏东坡失去那份轻松和诙谐,他说:“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,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。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。”在失意和挫折面前,苏东坡总能拥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,拥有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。
公元1101年苏东坡病倒在返回故土的路上,享年六十四岁。
苏东坡已去,可他的光芒穿越千年依然照亮我们的人生。身处逆境时,遥想他笑傲人生,你也可以奋力一搏,为自己寻得一线光明。心情灰暗时,诵读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打开心结,疗伤自愈。成年人的世界?从没有容易二字,人总要慢慢习惯生活的困苦,勇敢面对每一个难关,适时调整心态,释放压力。东坡精神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,重整旗鼓,轻装上阵。
林语堂先生说,“苏东坡最大的魅力,不是内心让环境吞噬,而是超出环境,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。”当我们看清了生活的真相我们依然爱它,真诚快乐着。东坡精神永远激励着人生路上的你我。每个活着的人,生存的意义就是这个“人”字的漂亮书写!
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纵然此时天空阴霾,若你心灿烂,天空也终将晴朗!
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