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4年12月10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三版:文明·民生
2024年12月10日

以文明微光 铸时代华彩

阅读量:37

□靳晓欣

洞察文明内涵、守护文明火种、传扬文明风尚,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时代“赶考人”肩负的神圣使命与必答考题。

文明,绝非仅是彬彬有礼的外在仪态、张贴于街巷的宣传标语,其内核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壤,凝聚着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等价值精髓,流淌于民族血脉,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范式与精神指引。古有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仁爱推衍,今有志愿者奔赴偏远山区支教、助困,用奉献诠释大爱无疆。往昔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铸就商业诚信基石,当下企业坚守质量承诺、严守契约精神,稳固经济良性运转梁柱。传统与现代交融辉映,为文明注入不竭“源头活水”,使其在时代浪潮冲击下,永葆蓬勃生命力,彰显华夏民族独特精神标识。

聚焦日常生活细微处,文明是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暖心之举,是斑马线前机动车谦逊礼让的耐心等候,是景区游玩后带走垃圾、还自然一片洁净的自觉自律,是网络空间理性发言、抵制戾气与谣言的责任担当……这些看似寻常点滴,恰似涓涓细流,汇聚成社会文明汪洋,润泽人心、融洽关系、和谐秩序。但不可忽视,仍有不文明“暗礁”潜藏,公共场所吸烟、喧哗,古迹上随意涂刻,网络暴力“伤人无形”。究其根源,或是公德意识淡薄,陷入“利己主义”泥沼;或是规则敬畏缺失,肆意践踏文明底线。铲除“病灶”,需从强化教育入手,以家庭“言传身教”、学校“德育熏陶”、社会“宣传引导”协同发力,重塑价值坐标。借由完善法规、严格执法“保驾护航”,提升违规成本,倒逼文明习惯养成,让文明“软要求”化身“硬约束”。

文明传播恰似蒲公英种子播撒,借众人之力飘向四方、落地生根。新时代涌现大批“文明使者”,“燃灯校长”张桂梅,以教育为笔,在大山深处书写文明传承篇章,助贫困女孩改写命运、拥抱知识曙光;“大国工匠”徐立平,于航天一线精研技艺,用坚守敬业传递精益求精文明“薪火”。平凡岗位亦绽光芒,社区网格员日行万步,穿梭楼栋调解纠纷、传播文明风尚;快递小哥风里雨里,送上包裹也带去文明服务温度。凡人善举聚沙成塔,激励大众见贤思齐、踊跃投身文明实践,更需借助媒体“扩音器”,深挖故事、广而告之,于线上线下同频共振,拓宽文明“辐射圈”,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,催生全民参与“文明之花”遍野绽放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