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4年12月10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三版:文明·民生
2024年12月10日

构建“1743” 体系 强化公共卫生责任

我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见行见效

阅读量:35

今年以来,我区持续深化医防协同、医防融合,强化人才支撑,构建“1743”工作体系,推动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医疗机构落地生根,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责任, 有效提升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处置能力。

建立一张清单,细化责任分工。建立11大类、42项公共卫生责任“一张清单”,突出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承担的的主体责任,并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,延展至慢性非传染病监测与防治、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、消毒隔离与医疗废物处置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监督范围,强化疾控中心、医疗机构以及主要和分管负责人、专兼职疾控监督员、疾控专员和指导专家团队依法依规履行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责任。

聚焦岗位职责,当好“七大员”。疾控监督员聚焦技术指导、监测预警、风险研判、督查协查、沟通会商等岗位职责,发挥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“指导员”、日常“巡查员”、风险“排查员”、责任“督导员”、工作“协调员、问题“督办员”和法规“监督员”,“七大员”作用全面推进工作落实。

完善四联考评,优化考评制度。加强专职疾控监督员工作过程性、终结性考核,实行一周一巡查、一月一分析、一季一考核、一年一评估“四联考评”制度,充分调动疾控中心、医疗机构各方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提高疾控监督员制度实施成效。

联通三条机制,固化工作流程。疾控监督员通过列席医疗机构疾控相关院长办公会、参与医院中层干部会议、公共卫生专业会议、重点临床科室例会等方式,联通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沟通反馈、定期会商、信息互通“三条机制”,推进各种问题与困难的解决与落实,形成疾控监督工作闭环。

我区通过创新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长效工作机制,推进医防真融合、广融合、深融合,真正把监督触角延伸到“最后一米”,发挥专职疾控监督员监督指导作用,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嵌入PDCA质量管理程序,内查外督,梳理问题清单,建立整改台账,严格奖惩机制。医护人员防控传染病意识不断提高,全区传染病上报质量和数量均有明显提升,以点带面提高了传染病预警能力,把各类疾病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,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与水平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